随着“狼人杀”的兴起,桌游常常与“烧脑”“社交”联系起来,但是很少人会把孩子划分到游戏人群里。其实桌游是个多元化的游戏概念,其中有不少专门为孩子设计的游戏,有些甚至已经成为了教学工具。
桌游没你想得那么简单
相比于单调的益智玩具,很多桌面游戏自带童话故事背景,孩子会更有代入感,有些游戏的规则还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共同设定,可以给孩子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。除此之外,桌游还有不少好处。
训练孩子能力的“多面手”
根据不同的游戏方式,桌游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提升逻辑推理能力、锻炼孩子的观察力、反应能力。更重要的是,通过游戏中的沟通场景,还能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,增进亲子关系[3]。
情绪教育的“神器”
大部分桌游自带“烧脑”属性,孩子很可能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后产生焦虑、愤怒等不良情绪,这正是家长帮助孩子学习情绪管理的好机会。家长首先要先接纳、倾听孩子的情绪,认识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。在观察孩子情绪的同时,也要把这些情绪机动地反馈给孩子,让孩子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情绪,并且帮助孩子学会如何管理情绪[4]。
这些桌游,给孩子开启新世界大门
目前,适合儿童玩的桌游种类有很多,包括动手类、逻辑推理类、语言类等等,孩子可以从不同的游戏中体验不一样的乐趣。
五彩的蛇牌,培养孩子形象思维
“彩虹蛇Hisss”是一款经典的儿童桌游,整套游戏共有50张颜色各异的牌,上面分别画有蛇头、蛇身、蛇尾。游戏的目的就是大家一起用手中的牌拼成一条完整的蛇,最后把拼成这条蛇的全部卡片作为你得到的积分。手中的牌都用完时游戏结束,最终积分最多的人获胜。
2~3岁左右是培养孩子形象思维、教育孩子遵守规则的关键期。这款游戏的规则明确,并且需要一些简单的思考过程,非常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玩。
奇怪的骰子,激发孩子想象力
“故事小Q”也是一款“畅销”游戏,它由9个各不相同的骰子组成,每个骰子都画有不同图案。游戏时,需要随机掷3个骰子,然后根据上面的图案讲一个故事。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决定故事的长短、讲故事的时限,甚至是掷骰子的数量。在玩这款游戏之后,很多家长都表示完全没有想到孩子的想象力这么丰富。
3岁以上的孩子都非常适合这款游戏。这款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,开发创意思维,还可以锻炼语言组织能力,逻辑分析能力。除了用来游戏以外,已经有不少学校用它来训练孩子的写作技巧。
丰富的图案,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
在欧洲和北美,“嗒宝”是一款家喻户晓的游戏。它包括55张牌,每张牌上画有8个图案,其中任意两张牌上有且仅有一个相同的元素。要想获胜,就必须把它找出来。
这款游戏适合大一点的孩子。4岁到4岁半是图像知觉形成的敏感期,家长可以选择这款游戏来帮助孩子认识各种不同的图形。对于5~6岁的孩子来说,紧张刺激的游戏节奏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、专注力和反应能力。
需要注意的是,很多家长习惯帮孩子做决定,甚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,但这样会适得其反。家长最好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来选择游戏,要尽量挑选规则简单的游戏,时间最好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,避免孩子游戏疲劳。
参考文献:
[1]佚名.婴幼儿玩手机或致语言发育迟缓[J].健康,2017(7):5-5.
[2]张丰,康一奇,徐娟,马文雯,吴南.幼儿手机/iPad使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[C].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--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.中国心理学会,2017.
[3]梁红霞.高质量陪伴从亲子游戏开始[J].《现代职业教育》,2018(7):139-139.
[4]高黎阳.亲子游戏治疗在情绪问题儿童家庭中的个案应用[J].教育导刊:下半月,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