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?

对于还没有金钱意识的孩子来说,他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奇怪的“金钱问题”,由于不懂得父母每天辛苦工作到底为了什么,更不清楚钱的来之不易,导致花钱大手大脚。我们该怎样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的金钱观呢?

父母应早早就意识到从小教给孩子一个正确的金钱观很重要。让孩子认识货币,学会自行购物,建立储蓄、节俭的意识,对他们一生都是受益匪浅的。

外国家长对孩子财商教育

在韩国,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,入园前就已认识各种钱币的面值。家长定期给孩子零用钱,让孩子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,剩余的钱存入银行,并且每个孩子都要记账。鼓励孩子用钱消费,如果自己不够,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收入。

美国孩子的理财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。美国的家庭主要是孩子做家务,父母付报酬。他们从小就把家务分给孩子做,与孩子共商家务价格,干多少活给多少钱,多劳多得。让孩子学会把握“付出与收获”之间的关系。许多孩子通过在家门口出售自己不需要的玩具、修剪草坪、看护小孩等工作赚钱。

日本人讲究家庭教育。日本家庭跟美国家庭不一样,日本家庭认为孩子做家务是孩子应尽的义务,他们在孩子的财商教育中强调孩子的责任感。父母从小要求孩子遵守原则,比如自力更生、不给别人增添麻烦等。在金钱管理方面,他们主张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,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。

法国人浪漫又崇尚高消费。法国人认为:有了消费的欲望,才会有赚钱的动力。在孩子的财商教育中他们更注重消费观念的培养。法国孩子“家庭理财课程”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了,让他们认识钱币,能够区分钱币的大小面值。当孩子逐渐长大,父母会给他们设立独立账户,划入一笔钱(上千或数千法郎),同时做出某些限制性消费,培养孩子“计划用钱”的理财意识。

孩子的金钱观如何培养

让孩子了解钱的来历

我们应让孩子认识到金钱是父母通过劳动换来的,我们拥有的物质是我们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和对消费的态度。告诉孩子钱是一种工具,它可以帮我们提供舒适的生活,也可以用来帮助人,它很重要但不是人生的一切。

 不同年龄段不同方式

2、3岁的宝宝,还没有金钱的意识,此时家长可以通过游戏可以锻炼宝宝对钱币的认知,可以给孩子购买一些学习纸币,进行学习。如果宝宝认知发展较早,还可以告诉他钱币的面值。考虑到安全性,不要给宝宝使用硬币,防止吞食。

3岁~6岁时,家长可以在实践生活中,比如带孩子去超市购物,让孩子了解买东西是要花钱的,并教会孩子节制和取舍,懂得哪些物品是“想要的”,哪些物品是“需要的”。可以带宝宝多参加儿童跳蚤市场的活动,锻炼宝宝对钱币的自主使用和支配能力。

当孩子上小学时,给予一定量的零用钱并且教导孩子以有计划的方式使用、储蓄。如果零花钱用完,但还是有需要购买东西时,可以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额外的零用钱,比如帮助做家务。但不应该太频繁或随意地给孩子零花钱,以免孩子以为赚钱很容易。孩子通过劳动获得零花钱,也能教会他们对金钱负责。家长应鼓励孩子买一些物品时自己去付钱,并教会孩子如何去预算、制定消费额度、物品性价比比较等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