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了血糖,“高糖”妈妈还是产后抑郁偏爱的对象

相比其他新手妈妈,“高糖妈妈”更容易出现产后抑郁,你真的重视了吗?

怀孕生育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件痛并快乐的事,在剧烈变化的生理、心理以及生活状态中,很多孕妈都会出现产后抑郁。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,相比正常新手妈妈,有“高糖”问题的妈妈们产后更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。

“高糖”妈妈与抑郁的“爱恨情仇”

 很多孕妈怀孕以后发现自己血糖升高,或者有些孕妈在怀孕以前就已经确诊了糖尿病,我们把这些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孕妈们统称为“高糖”妈妈。“高糖”妈妈们更容易出现产后抑郁并不是危言耸听,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的角度,她们和产后抑郁之间都有更“密切”的关系。

血糖与抑郁症的关系

抑郁症的致病因素很多,血糖便是其中一个。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是9-27%,大约是正常人的2-3倍[1]。由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,身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,存在胰岛素抵抗,而这被认为与抑郁发生的生理机制有关[1]。而抑郁症反过来会拮抗胰岛素,引起血糖升高。

所以“高糖”妈妈们比正常孕妈更容易出现抑郁症,也有研究证实了该结论。国外有学者[2]对产前6个月到产后1年的11024名低收入家庭的产妇进行糖尿病和抑郁相关性的调查,结果显示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罹患抑郁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.81倍。

激素和产后抑郁的关系

产后抑郁的出现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,其中最可能与产后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有关。临产前孕妇的胎盘类固醇释放达到最高值,使孕妈情绪愉快,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,以及孕激素的下降使孕妈出现抑郁。

“累”可增加抑郁情绪

糖尿病患者中疲劳发生率占60-92%[3-4],糖积聚在人体血液中,细胞却没有得到足够的糖给身体提高能量,导致“高糖”妈妈们容易出现疲劳。有些新手妈妈面对孩子手忙脚乱,需要喂奶、做家务等,得不到充足的休息。有研究发现[5]睡眠质量越差的个体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也越差。加之有些“高糖”妈妈会担心自己的疾病或者用药会影响到胎儿健康,“心累”加 “身累”使其抗压能力下降,更容易出现抑郁或者焦虑的情况,而出现产后抑郁。

“高糖”妈妈产后抑郁预防手册

虽然“高糖”妈妈们容易出现产后抑郁,但是它并不是不能预防,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:

对自己的身体“了如指掌”

 “高糖妈妈”要注意均衡饮食,尽量食用高维生素、高纤维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,配合医生将控制血糖到正常的范围,有研究表明治疗妊娠糖尿病能降低产后抑郁的风险[6]。产后及时了解自己身体恢复情况。产后4-12周定期测血糖,产后第一年每三个月测一次,此后每年测1次,每3年再评估1次。适时的恢复活动,保持正常的体重。这样可以准确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,减少不必要的担心。

分段式保证睡眠

为了更好地休息,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。“高糖”妈妈们可以依据喂奶时间采用分段式睡眠,刚出生的婴儿大约间隔2-3小时需要喂一次奶,每次约30分钟;3个月以后大约每隔4小时需要喂奶一次,每次约20-30分钟;宝妈也可以依据自己的情况,在每次喂奶完成宝宝睡觉以后,不要去洗洗涮涮,即使白天也要拉上窗帘,关掉手机,保持屋内安静,抓紧时间睡觉,也可以使用一些有助于睡眠的方法,如喝牛奶、热水泡脚等。

穴位按摩稳定情绪

由于疲劳或无法应对新生儿的各种情况,很多“高糖”妈妈都会出现情绪烦躁,胸闷郁结的情况,这时可自行按压穴位,驱散闷气、开郁散结。如膻中穴(胸部正中,与两乳头平齐),用中指的指腹点揉穴位,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3-5分钟即可。期门穴(第6肋间隙,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),用另一侧中指指腹按压在期门穴上,以顺时针的方向按揉3-5分钟即可;章门穴(位于人体两侧,合腋屈肘时肘尖处),将双手拇指的指腹分别按压在两侧的章门穴上,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2-3分钟即可。

找准机会愉悦身心

宝妈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去看电影或者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,也要学会自我调节,找到自己排解情绪的途径,可以向家人或者好友倾诉,如果仍然不能缓解,可主动寻求医生帮助。通过医生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负面情绪,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。

产后抑郁的程度与每个人身体状况和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定的关系。只要“高糖”妈妈们能够控制好血糖、均衡饮食、保证睡眠以及自我调节,一定可以安全度过产后高危期!

参考文献

[1] 堀井直史,糖尿病与抑郁[J].日本医学绍,2007.28(12),562

[2]Kozhimannil KB,Per eira MA,Harlow BL,Association between diabetes and perinatal depression among low-income mothers[J],JAMA,2009,301(8):842-847

[3]  Drivsolm T,de Fine Olivarius N,Nielsen AB,et al.Symptoms,signs and complication in newly diagnose type 2 diabetic patient,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glycaemia,blood pressure and weight [J].Diabetologia,2005.48(2):210-214

[4]李冠儒。2823例健康体检人群的疲劳情况及其与体检指标的相关性探讨[D],北京:北京中医药大学,2013

[5] Vgontzas AN,Fernandez-Mendoza J,Bixler EO,et al,Persistent insomnia:the role of objective short sleep duration and mental health.sleep,2012,35(1):61-68

[6]Bowers K,Viaris de LB,Dreyfus M.Maternal outcome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[J].Diabetes Metab,2010,36(6):522-5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