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宝妈都会将蛋黄作为孩子添加辅食的第一款食物,但是排在自制婴儿辅食第一位的应该是蔬菜,而不是蛋黄。因为在众多婴儿食物过敏研究中都发现,鸡蛋是容易引起孩子过敏的食物,虽然蛋黄的致敏性小于蛋清。但与蛋黄相比,蔬菜更安全、致敏性更低,所以在自制辅食时,第一类给宝宝添加的应该是蔬菜,而蛋黄应该放在婴儿添加辅食的第2个月,即添加在7个月月龄的婴儿辅食中更为合适。虽然蔬菜更加安全,宝妈在给宝宝做辅食时也不能过于随心所欲。
不是所有蔬菜婴儿都能吃
虽然蔬菜相比鸡蛋的致敏率低,但也并非绝对,因为婴儿肠道发育尚不完全,所以很多食物都会让宝宝过敏,因此宝妈在添加时应格外小心。因为研究发现食物过敏具有遗传性[1],所以导致父母过敏的食物,宝宝也有过敏的可能。而在对众多致敏研究中发现,蔬菜中菇类[2-4]食物的致敏性较高。因此,宝妈在给孩子做蔬菜辅食时,首先要尽量避开这两种情况。
除了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之外,草酸含量高的蔬菜也不适合宝宝吃。草酸[8]是很多植物中都存在的一种物质,它进入人体后会影响矿物质的吸收,和钙元素结合还会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。所以,给宝宝添加辅食,应选择草酸含量低的蔬菜。
通常那些我们尝起来有苦、涩味的蔬菜,草酸含量都比较高,例如:菠菜、苦瓜、苋菜、茭白、香菜、绝大多数野菜等。如果按照蔬菜的形态来区分,大多数叶菜类的草酸在蔬菜中含量比较高,在大白菜、卷心菜、花椰菜、油白菜、圆白菜、芥蓝等中含量较低,而瓜类食物中的草酸含量可以算是蔬菜里面最低的。还有一些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蔬菜也不适合做婴儿辅食,例如洋葱、韭菜、葱、蒜、辣椒等。
不仅蔬菜要选对,烹饪方式也要对
想要给宝宝做出健康营养的蔬菜辅食,宝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:
1.弄清蔬菜种类和顺序
《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》建议,宝妈应该优先给宝宝添加瓜类、根茎类和豆荚类蔬菜。在众多蔬菜中,叶子菜[5]的营养价值一般是高于其他蔬菜的,所以低草酸的叶子菜也不能被忽略。至于下类每个排位中的具体选择,宝妈只要选择应季蔬菜就可以了。
第一位:瓜类蔬菜,包含冬瓜、南瓜、佛手瓜、西葫芦、黄瓜、丝瓜等。
第二位:叶菜类,包含西蓝花、花菜、甘蓝、叶甘蓝、小白菜、大白菜等。
第三位:根茎类,包含胡萝卜、荸荠、藕等。
第四位:豆荚类蔬菜,即鲜豆子,如青豆、豌豆、芸豆和豆角,不包含毛豆。
2.选择正确的烹饪方式
一般婴儿辅食是在6个月时添加,先添加蔬菜汁,锻炼婴儿的吞咽能力;7~9个月时,添加蔬菜泥,训练咀嚼能力;在10~12个月时,可以是颗粒大一些的蔬菜碎,或者是条状的蔬菜块,让宝宝自己拿着吃。
虽然烹饪方式众多,但适合婴儿辅食的烹饪方式主要就是煮和蒸两种。叶子菜更多的是煮,根茎类的蔬菜可以选择蒸。有些宝妈会先把蔬菜粉碎,然后再蒸煮,认为这样熟得更透。但这是错误的,蔬菜一定要先做熟,然后再粉碎,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留里面的矿物质和水溶性维生素,不然这些营养素在蔬菜的切口沾到水时会溶解在水里,被浪费掉。
既然煮蔬菜的水里面有营养素,那是不是给宝宝喝煮蔬菜的水也可以呢?千万不可以!原因有两个,一是煮蔬菜的水中营养素含量低,大部分的营养素还在蔬菜里面,没有被煮出来;二是煮蔬菜时,大部分草酸会溶解在水里,给婴儿喝蔬菜水就会把蔬菜中减少的草酸再重新补回来。
所以,宝妈需要给孩子喝的是蔬菜汁而不是煮蔬菜的水。
而所谓的的蔬菜汁也不是蔬菜榨汁后过滤掉蔬菜残渣的菜汁,应是用辅食工具将蔬菜彻底打碎。像南瓜、胡萝卜这样水分含量低的蔬菜,可以适当地添加温白水适当调稀,再喂给宝宝。这样的蔬菜汁才能最大程度保留蔬菜中的营养。
蔬菜泥的制作过程与蔬菜汁类似,在蔬菜做熟之后用辅食机打成泥。无论是做蔬菜汁还是做蔬菜泥,大多数蔬菜都不用煮或蒸太长时间,因为时间越长,其中的水溶性维生素C和B族损失就越多。而豆角一定要保证煮熟,不然有中毒的风险。也因为豆角这种特点,在给婴儿添加辅食时,豆角类要放在最后面添加。
最后,不能因为蔬菜味道寡淡就添加盐,可以少量的放油和糖来调味。
3.少量多次喂食逐渐代餐
说了蔬菜辅食的做法之后,还需要注意的就是添加量了。六个月的婴儿一般全天需要的能量是700~900千卡,以母乳分泌量800毫升计算[5],来自母乳的热量是560千卡。这样,婴儿每天的能量需要量还差140~340千卡,这些需要量就要从食物中补充了。虽然需要补充这么多的能量差额,可不代表这些能量都是来源于蔬菜,因为婴儿辅食还会添加强化铁米糊、水果等,这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来自于蔬菜。
宝妈可以用专用的婴儿辅食勺来控制辅食的添加量,6个月时每次给婴儿喂食1~2勺的蔬菜汁或是稀糊,每天2次,让孩子逐渐适应食物辅食添加;在7~9个月时,辅食中蔬菜的添加量可以控制全天25~50克;10~12个月时,全天的蔬菜粮食50~100克[6]。在婴儿七个月月龄以后,就可以尝试用各种辅食替代一餐,逐渐至替代两餐。
4.密切关注进食后的反应,以防过敏
在给婴儿添加辅食时,无论是什么食物,都要注意是从单一食物添加开始的。每种食物添加8~10次,耗时3~5天,这样能让宝宝习惯食物的口味,也能让宝妈随时观察宝宝是否过敏。
从相关研究中可知婴儿过敏常见的表现有:皮肤表现为荨麻疹、口周发红、湿疹等;少部分消化道症状、拒食、上呼吸道症状[2]。如果添加了辅食之后,宝宝出现了上述症状,宝妈应该立即停止给孩子食用该食物,及时就医。
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,宝妈一定要循序渐进不可以着急,让宝宝逐渐适应辅食,为之后的断奶做准备。
参考文献:
[1]Scott H.Sicherer,HughA.Sampson等.食物过敏:流行病学、发病机制、诊断、预防与治疗手段综述及更新[J].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,2018, 12(1):81-98.
[2]邹奕,徐永莲等.攀枝花市0~3岁儿童食物过敏流行病学调查[J].中国公共卫生,2013,12(29):1813-1815.
[3]聂晶,冉域辰等.成都市0~24月龄儿童食物过敏流行病学调查[J].中国妇幼健康研究,2017(28):364-365.
[4]潘秀花.婴幼儿食物过敏的临床表现与诊治进展[J].中国儿童保健杂志,2014,22(2):158-160.
[5]葛可佑.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[M].北京:人民出版社,2018:270.
[6]卫生部办公厅.儿童喂养与营养指导技术规范[J].中国妇幼卫生杂志,2012,3(4):185-188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