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床焦虑源于父母的错误方式?看完你就懂了!

很多科学育儿理念都提倡父母要和孩子分床睡,并指出如果不分床,会给孩子带来性早熟、不独立、性格脆弱等问题。这下可把年轻的爸妈们吓出了一身冷汗,为了能让孩子健康成长,他们便狠下心来“赶娃”独自去睡觉,但是强行分床后,孩子却得了“分床焦虑”症。

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,都会经历几个重要的“断舍离时期,分床就是其中必经的阶段,它标志着孩子开始走向独立。可由于父母采取了错误的方法,让这件本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变得十分痛苦,孩子们还因此患上“分床焦虑”。

分床焦虑是一种情绪病

分床焦虑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向学龄儿童转化的阶段,孩子因为要和父母分床睡而感到紧张不安、担忧、恐惧,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。这种焦虑往往会被孩子内化,如果赶上个不细心的父母,很容易就被忽视,使孩子的情绪进一步地恶化,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。

分床焦虑父母必知的4大原因

宝爸宝妈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,一定要知道他们产生分床焦虑的原因,只有做到知己知彼,才能帮孩子更顺利地实现分床。

1.你想不到的“焦虑敏感性”

孩子对于自己独立睡觉会有各种担心,但他们担心的其实不是晚上自己睡这件事,而是面对独立睡这件事情本身产生的恐惧的心理。比如,担心关灯后会不会有妖怪,睡着之后会有坏人进来等等,心理学把这种情况称之为焦虑敏感性。焦虑敏感性不是对具体事物的害怕,而是根本的害怕。就像恐高症,它是在面对高度的时候的一种恐惧反应。对于分床焦虑的孩子也是如此。

2.早期父母依恋关系不当

孩子和父母分床困难,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依恋关系处理不当。孩子从小没有和妈妈建立安全型亲子依恋的认知与行为,再加上有的父母对孩子不敏感、关爱不够与不及时,使得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,一旦开始分床分房,他们就会认为自己被忽视或者不被关爱,害怕被抛弃等等,这些都容易让他们产生焦虑情绪[1]

3.父母教养方式不当

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为权威型、专制型、放任型和混合型。其中权威型、专制型、放任型的父母,在处理分床的行为方式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。权威型和专制型的爸妈,在孩子分床这件事儿上,往往不会顾及孩子怕黑的心理因素。他们通常会采取先和孩子讲道理,如果发现不听从安排,就会采取简单粗暴的强制措施、硬性执行,孩子无力反抗,只能服从。从孩子的情绪角度看,他们既要忍受这种诸如怕黑的焦虑情绪,又要承受父母的责备,孩子就会愈加焦虑。

大力嬷嬷身边就有这样一个闺蜜,她认为孩子分床是否成功,关键是父母能否狠不下心来,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房门锁上,虽然最后分床成功,但孩子的性格变得有点古怪,母子之间也没从前那么好了。放任型的父母又是另外一派光景,他们认为孩子天生害怕与父母分离、害怕黑暗,这些都是正常现象,分床、分房是迟早的事情,所以放任自如,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越来越依恋父母,更不容易分离,焦虑症状也越来越严重。

分床的正确姿势

在中国大多数宝爸宝妈都是自打孩子出生后就和他们同床,认为这样做既能方便照顾孩子,又能增加亲子间的亲密度,然而我们却总能从新闻中听到:孩子因为和父母同床发生窒息、压死的事件。所以,分床是必须的,但什么时候开始分床?用什么方法帮孩子顺利分床,就是爸妈们最需要了解的知识了。

1.分床时间要知道

美国儿科学会(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)发表的最新申明指出,为了降低睡眠相关的死亡风险,婴儿出生第1年应该与父母睡在同一房间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他们是要睡在自己的婴儿床或摇篮中。所以说在孩子出生后应该和父母同房不同床。当孩子3岁左右时,如果家庭条件允许,孩子的小床就可以慢慢地挪到另外一个独立房间了,父母与孩子分房分床。因为3岁是孩子独立意识萌芽和迅速发展的时期,安排孩子和父母分房睡,可促进他们的心理发育,对培养其心理上的独立感很有好处。

2.正确方式为分床助力(备选:方式方法要掌握)

对于一开始没有采取同房分床的家庭来说,在孩子分床这件事上,父母既不要强硬地逼迫,也不要过度地保护,要有原则地循序渐进。首先,父母可以提早告诉孩子分床睡的决定,让他们有一个接受的过程。其次,为孩子准备一个分床仪式,让他们自己挑选床和布置房间。然后再告诉他,长大就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,但这并不代表着被孤立,爸爸妈妈会随时出现在他身边。一旦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,分床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。切忌用吓唬、责备、强迫等不良方式,以免造成心理伤害。

3.坚持原则

当孩子身心发展到适合分床的时候,父母就要有自己的立场,不能因为看到孩子哭闹,就心疼他们,这样只会让分床的计划以失败告终,还会给孩子一种暗示:只要哭闹,爸妈就不会逼自己分床了,那么,下一次的分床计划就更难执行了。所以,面对孩子的分床问题,父母一定要态度坚决,不能妥协。如果孩子害怕,可以先给他讲个故事哄他睡觉。

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,“分离和爱,是我们生命中永恒的主题,也是最重要的主题。”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,更是成长必须经历的一次小分离。当孩子还没准备好时,父母只需给孩子满满的爱和大大的拥抱,尽情地去享受那段美好的亲密时光。当孩子决定分离时,父母只需大胆地放手,让孩子迈出自我独立的第一步。

参考文献

[1] 张文新. 城乡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[J]. 心理发展与教育,1997,V13(3):46-51.